原宿車站是位於日本東京澀谷區,東日本旅客鐵道(JR東日本)山手線的其中一個鐵路車站。原宿車站於1906年(明治39年)10月30日啟用,當時位於較接近代代木站的地方。而其站舍在大正13年竣工,為木造建築,是東京都內現存歷史最悠久的木建車站建築物,第二最悠久的為國立站。在原宿車站與代代木站間設有一個特別月台,供日本皇室人員等專用列車使用,俗稱為「宮廷月台」。(維基百科)



明治神宮只需要出了原宿站馬上向右轉,沿著人行道直走就可以抵達入口。入口處有座巨大的鳥居(註)。
▲明治神宮大鳥居,從這裡進到明治神宮還需走一段路

明治神宮坐落在東京都澀谷區,地處東京市中心,佔地70公頃,緊挨著新宿商業區,占據了從代代木到原宿站之間的整片地帶,是東京市中心最大的一塊綠地。
明治神宮於1920年11月1日啟用,是供奉明治天皇(於1912年過世)和昭憲皇太后(於1914年過世)靈位的地方。是日本神道的重要神社。
在明治天皇以前,日本的大多數天皇都是幕府將軍的傀儡,經過明治維新後,天皇恢復了權威,在明治時期日本經過改革,生產力極大發展,從一個落後的封建國家擠身到國際列強之中,在日俄戰爭和中日戰爭中取勝,奪取旅順、台灣和朝鮮等割地,明治天皇又將神道定為國教,由政府控制,所以政府對明治神宮的修建非常投入,從全國各地和朝鮮、台灣運來365種12萬株樹木種植其中(經1970年調查,因為有的種類不適應東京氣候而死亡,目前的數目為247種共17萬株)。神宮前南北參道交會之處的大鳥居(日式牌樓),是日本最大的木製鳥居;高12公尺,兩柱間距9.1公尺,柱徑1.2公尺,屬於「明神鳥居」的型式。原始的鳥居在1966年(昭和41年)因遭雷擊而損壞,現存的鳥居則是在1975年(昭和50年)間以台灣丹大山樹齡1500年的扁柏,依照1920年(大正9年)的形制與寸法重建而成。
1945年4月14日,明治神宮的主要建築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被炸毀,1958年11月重新建造完成;現在其南部地帶改為代代木公園;西部由市民捐款建造一個棒球場——明治神宮棒球場;南面圍牆外是著名的表參道,對面是為1960年東京奧運會修建的船形體育館國立競技場。
平時這條路很少有車輛行走,一些日本年輕人每當週末,帶著音響,穿著自製的各種服裝Cosplay(角色扮演),聚集到這裡唱歌跳舞,形成原宿一帶的特色,引得許多外國遊客圍觀,成為東京旅遊一大景觀,他們不在乎外國人拍照,甚至很願意外國人為他們拍照。
每年的除夕,日本民眾會前往各地的神社準備新年的參拜。(維基百科)
檢視較大的地圖
明治神宮於1920年11月1日啟用,是供奉明治天皇(於1912年過世)和昭憲皇太后(於1914年過世)靈位的地方。是日本神道的重要神社。
在明治天皇以前,日本的大多數天皇都是幕府將軍的傀儡,經過明治維新後,天皇恢復了權威,在明治時期日本經過改革,生產力極大發展,從一個落後的封建國家擠身到國際列強之中,在日俄戰爭和中日戰爭中取勝,奪取旅順、台灣和朝鮮等割地,明治天皇又將神道定為國教,由政府控制,所以政府對明治神宮的修建非常投入,從全國各地和朝鮮、台灣運來365種12萬株樹木種植其中(經1970年調查,因為有的種類不適應東京氣候而死亡,目前的數目為247種共17萬株)。神宮前南北參道交會之處的大鳥居(日式牌樓),是日本最大的木製鳥居;高12公尺,兩柱間距9.1公尺,柱徑1.2公尺,屬於「明神鳥居」的型式。原始的鳥居在1966年(昭和41年)因遭雷擊而損壞,現存的鳥居則是在1975年(昭和50年)間以台灣丹大山樹齡1500年的扁柏,依照1920年(大正9年)的形制與寸法重建而成。
1945年4月14日,明治神宮的主要建築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被炸毀,1958年11月重新建造完成;現在其南部地帶改為代代木公園;西部由市民捐款建造一個棒球場——明治神宮棒球場;南面圍牆外是著名的表參道,對面是為1960年東京奧運會修建的船形體育館國立競技場。
平時這條路很少有車輛行走,一些日本年輕人每當週末,帶著音響,穿著自製的各種服裝Cosplay(角色扮演),聚集到這裡唱歌跳舞,形成原宿一帶的特色,引得許多外國遊客圍觀,成為東京旅遊一大景觀,他們不在乎外國人拍照,甚至很願意外國人為他們拍照。
每年的除夕,日本民眾會前往各地的神社準備新年的參拜。(維基百科)
檢視較大的地圖


▽
排了一個小時的隊伍
▽
▽













跟著指標及人群漸漸離開神宮本殿,有一處廣場設置了廟會夜市。哇~~這不是小丸子最愛去的廟會嗎?!好多各式各樣的小吃。排了一個多小時的隊伍也餓了,飢腸轆轆的肚子及好奇新鮮的心情當然要來嘗試看看,以下就用一連串照片來介紹了:














附註:長知識的時間到了,玩也要玩得知性才有意義^^
鳥居,為日本神社建築物,頗似中國之牌坊建築。主要用以區分神域與人類所居住的世俗界,算是一種結界,代表神域的入口,可以將它視為一種「門」。另外日本天皇的御陵以及日本的佛教寺院也有鳥居的建築。鳥居一般有兩根支柱,上面有兩個橫樑,也有上面有題字的匾。一般用木材製造,刷上生漆。靖國神社的鳥居是用青銅製造的。 據神道教的傳說,一次天照大神因為討厭她的兄弟,找了一個山洞躲起來,用石頭將洞口堵上,人間因此沒有了太陽。大家想了一個辦法,建立了一個高高的支架,將所有的公雞放到上面,讓所有的公雞一起啼叫,天照大神感到奇怪,推開石頭看看,那些躲在一旁的相撲力士們立刻抓住機會合力將石頭推開,這個世界就重新大放光明了。這個支架就是第一個鳥居。由於在日語中,「鳥」(とり)這個漢字單用時,通常是專指雞這種鳥類之意,因此譯為中文鳥居其實是「雞架」的意思。 在日本各地的神社之中,位於京都的伏見稻荷大社應是因為鳥居而聞名的神社中排名第一的,由於有人許願就敬獻一座鳥居,使得門前有許多鳥居排列成一個長長的甬道,被稱為「千本鳥居」。除此之外,位於廣島縣的嚴島神社之海上大鳥居,也是常被用來象徵日本傳統信仰文化的知名鳥居之一。(維基百科)
2 個迴響:
最後一張照片那個通道, 是不是電影"藝妓回憶錄"裡頭, 小女孩一直在跑的那個阿?!
蠻漂亮的耶...話說那個辛苦的警察, 越看他越覺得有種悲情的感覺...哈哈哈~
"藝妓回憶錄".......沒看過ㄟ~~@@
張貼留言